月光族警報!「一世死慳死抵只儲到500萬?」計清條數,別再呃自己!掌握理財秘訣,擺脫貧窮宿命

 

喂,後生仔女,醒一醒啦!每日營營役役,你有冇靜低嚟諗過,喺香港呢個「壓力煲之都」,你搏盡一世,究竟可以儲到幾多錢傍身?係咪好似啲人講,死慳死抵都係得嗰「500萬」?呢個數字,聽落已經夠令人窒息,但如果我話你知,現實可能仲骨感,你會唔會嚇到個心離一離?

最近聽到一個說法,有理財專家曾提出一個令人咋舌嘅觀點:不少年輕人奮鬥一生,其「身價」可能僅限於一個驚人嘅數字——譬如話,500萬。呢個數字,可能只係一個概算,但足以令人反思。喺百物騰貴、樓價高到離譜嘅香港,呢個所謂嘅「儲蓄上限魔咒」,又會變成一個點樣嘅故事?我哋係咪注定要做一世「窮忙族」,抑或有方法可以逆轉乾坤,打破宿命?

「點解話一世人可能只儲到區區數百萬?」背後嘅算式其實好直接

你可能會問,點解會有咁「贈慶」嘅講法,話人一世可能只儲到區區數百萬?其實背後嘅算式思路可以好簡單:假設一個人大學畢業,月薪不俗,但扣除每日食飯、交通、社交娛樂等基本開支後,能夠「的起心肝」每月儲到一筆固定金額——例如一萬幾千蚊。一年落嚟儲十幾萬,再乘以幾十年嘅工作生涯,好可能就得出一個令人沮喪嘅數字,可能只係數百萬。呢個只係一個簡單推算,目的係警示大家,如果唔積極理財,我哋嘅儲蓄潛力可能比想像中低好多。

聽落好似好絕望?但呢個簡單嘅計算,其實正正打中咗一個要害——如果我哋對自己嘅財務狀況懵懵懂懂,唔主動出擊,我哋嘅未來,可能真係一早俾人「整定」咗。咁,香港嘅後生仔女,你哋嘅「身價」又值幾多?

 

香港地,一世人真係搵唔少?你嘅「收入天花板」有幾高?

要計可以儲幾多,首先要知自己搵幾多。唔好一味諗住自己畢業份工有幾多人工,因為你嘅收入會隨住年資、經驗、轉工跳槽而變動。我哋參考返香港政府統計處2022年第四季度嘅數據,再保守啲估算。

· 15-24歲: 月入中位數 HK$14,600

· 25-34歲: 月入中位數 HK$20,000 (呢個階段好多人搏殺緊)

· 35-44歲: 月入中位數 HK$25,000 (事業黃金期,收入高峰)

· 45-54歲: 月入中位數 HK$22,000 (開始可能面對樽頸)

· 55歲以上: 月入中位數 HK$18,000 (準備退休或已轉兼職)

假設一個大學生22歲畢業,工作至65歲,總共工作43年。為咗方便計算,我哋唔用太複雜嘅加薪模型,跟據分析,考慮埋通脹、個人現實儲蓄同人工變動等因素,一個典型香港人,一生總收入超過1,300萬港元其實唔出奇。

 

睇到呢個數字,係咪即刻雙眼發光?千幾萬!聽落好似好多喎!但咪開心得太早,呢個只係你「賺到」嘅錢,唔係你「袋到落袋」嘅錢。正如上述財經分析指出,典型港人一生賺過千萬,最終可能只儲到261萬。 無錯,你冇睇錯,係261萬!連買層納米樓都未必夠俾首期!

 

點解賺千萬,最後得二百幾萬落袋?錢到底去咗邊?

「無可能!我邊有使得咁多!」好多人第一時間都係呢個反應。但你細心諗下,香港地嘅生活成本有幾「乸脷」:

 

1. 衣食住行樣樣錢:

o 食: 每日三餐,早餐茶記$ 35,午餐頹飯$55,晚餐自己煮都要$60,一個月    $4,500基本盤。未計同朋友聚餐、拍拖食好西、Happy Friday飲兩杯。

o 住: 呢個係最大嘅黑洞!如果你有幸同屋企人住,可以慳返筆。如果唔係,租個劏房都四、五千,想住得似返個人,萬幾蚊租金走唔甩。供樓?更加唔使講,首期已經係天文數字,之後三十年嘅月供,閒閒哋都萬五、二萬。

o 行: 港鐵巴士九巴,月票加埋搭的士,一個月$800 -$1,500濕濕碎。

o 衣著扮靚: 電話費、上網費、衫褲鞋襪、化妝品、剪頭髮,一個月$1,500−    $2,500基本啦。

 

2. 粗略計一計,一個月基本生活開支(假設唔使交租或供樓),$7,000 - $10,000差唔多。

 

3. 人生階段「必要」開支:

o 家用: 華人社會,孝順父母係應份。每月俾三、五千家用,一年都幾萬。

o 拍拖結婚: 睇戲食飯送禮物,樣樣都係錢。結婚擺酒、影婚紗相、蜜月旅行,三、四十萬「最低消費」。

o 生兒育女: 傳說中嘅「四百萬一個」,由奶粉尿片、教育基金、興趣班到補習,呢個係一個無底深潭。

o 交稅、MPF: 每年都要「進貢」俾庫房,MPF亦都扣你一部分人工。

o 保險、醫療: 年紀越大,醫療開支越多。買份醫療保險傍身,都係一筆固定支出。

 

根據上述Yahoo財經嘅估算,假設一個人月入$25,000,喺工作首15年,比較搏殺,又冇咁多家庭負擔,

,一年就儲到$90,000,15年就有135萬。 但踏入人生另一階段,例如37歲後,家庭負擔增加,結婚、買樓、生仔樣樣嚟,每年能夠儲蓄嘅比例可能降至收入15%,即每月$3,750,每年儲蓄$45,000。 假設呢個階段有28年,就只能儲多$126萬。前後兩個階段加埋,$135萬 + $126萬 = $261萬。 呢個就係「典型港人」一世人辛辛苦苦儲到嘅錢。 當然,呢個只係一個估算,實際情況因人而異。有啲人搵得多啲,有啲人慳啲,有啲人可能有父幹母幹。但對大部分打工仔嚟講,呢個數字相當有參考價值。

 

「我唔信!我會投資增值!」——投資真係你嘅救命草?

「唓!儲錢梗係慢啦,梗係要靠投資啦!」無錯,投資的確係令財富增值嘅重要途徑。 相對於單純儲蓄,投資可以帶嚟額外收入,複利效應更可以令財富持續增長。 開始得越早,投資就有越多時間透過複息累積回報。

但問題嚟喇:

· 你有幾多本金去投資? 投資回報係按百分比計。如果你本金只有幾萬蚊,就算你好眼光,每年有10-15%回報,實際賺到嘅錢都唔多。要累積到「第一桶金」去滾存,對好多後生仔嚟講唔容易。

· 你有投資知識同時間嗎? 投資唔係買大細,唔係聽隔籬屋陳師奶講邊隻股票會升就盲舂舂跟住買。你需要學習金融知識,留意市場趨勢,分析公司業績,仲要承受市場波動嘅風險。 你放工已經筋疲力盡,仲有冇心力去鑽研?

· 高回報往往伴隨高風險: 見到人哋炒輪炒幣賺到盆滿缽滿好羨慕?但你有冇諗過背後嘅風險?「財不入急門」,好多時想賺快錢,反而容易墮入陷阱,輸清光甚至一身債。

投資係必需嘅,但唔可以當佢係仙丹。喺你累積到足夠本金之前,最大嘅投資,其實係投資自己嘅腦袋同技能。

 

唔想「窮忙」一世?香港年輕人自救手冊

睇到呢度,係咪覺得好灰?香港地,好似打機揀咗Hard Mode咁。但認清現實,唔代表要認命。正因為咁,我哋先要更加積極去部署,為自己嘅將來打場逆境波!

 

1. 告別「佛系理財」,記帳係第一步!

你連自己啲錢花咗去邊都唔知,點樣慳錢,點樣儲錢?唔好再話「差唔多啦」、「是但啦」。由今日開始,下載一個記帳App,或者用Excel,將你每一筆收入同支出都清清楚楚記錄低。早餐買個包、搭程車、買杯珍珠奶茶,全部都要記!持續一個月,你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好多「無謂錢」都係咁樣唔覺唔覺流走咗。

 

2. 制定預算,勒緊褲頭都要「Fing」得其所!

記帳之後,你大概知道自己嘅消費模式。跟住就要制定每月預算,將開支分為「必要」(例如交通、基本伙食、家用)、「想要」(例如旅行、買新衫、睇演唱會)同埋「儲蓄/投資」。量入為出,先儲錢,後消費。喺「想要」嘅部分,可以狠心啲,問自己係咪真係「冇咗佢唔得」。

 

3. 「開源」比「節流」更重要!

死慳死抵,一個月可能慳多千零二千。但如果你可以增加收入,效果會更顯著。

o 職場「升呢」: 努力工作,爭取升職加薪。持續進修,考多啲專業牌照,學習新技能(例如AI、Coding、數碼營銷),令自己更「值錢」,更有議價能力。

o Slash族不是夢: 利用工餘時間,發展副業。你鍾意寫作?可以接freelance稿。你影相叻?可以做活動攝影師。你煮嘢食好味?可以試下網上賣自家製食品。

o 「執平嘢」都係開源: 善用信用卡優惠、現金回贈、各種會員積分。買嘢之前格多幾間價。細數長計,都可以慳返唔少。

 

4. 債務咪「輕視」,小心愈孭愈重!

好多後生仔一出嚟做嘢,好快就申請信用卡。信用卡本身係方便,但如果用得唔小心,好易變「卡奴」。

o 清卡數為首任: 如果你習慣只還Min Pay (最低還款額),你要小心!信用卡利息可以高達30-40厘,利疊利好襟計!盡快將啲卡數清咗佢,如果金額太大,可以考慮結餘轉戶計劃,好多銀行或者財務公司都有提供,將高息卡數轉去較低息嘅貸款一次過處理。

o 私人貸款(P Loan / Personal Loan)要審慎: 人生總有急需用錢嘅時候,例如進修、屋企裝修、醫療開支。呢個時候,申請低息貸款可能係一個選擇。但借錢前一定要諗清楚:

§ 真係有需要? 定係純粹為咗買新電話、去旅行?

§ 還唔還得起? 用私人貸款計算機計清楚每月還款額,確保唔會影響生活。比較唔同財務機構嘅月平息同實際年利率 (APR),APR先係真正嘅借貸成本。

§ 搵邊間借? 銀行借錢通常利息較低,但審批較嚴格。坊間亦有好多網貸平台,標榜「全程網上貸款免TU」、「24小時借錢」、「網上貸款即批」、「即批貸款」,非常方便,但利率可能較高,條款要睇真啲。申請前一定要問清楚有冇額外手續費。

§ 免TU借錢? 有啲貸款機構可能提供免TU貸款,但利率通常會非常高,除非真係好緊急,否則不建議。

o 信用卡分期還款 vs 私人分期貸款: 有時買大額嘢,商戶會提供免息分期,呢個可以考慮。但如果係信用卡本身嘅現金分期,就要睇清楚手續費同利率,未必比私人貸款抵。

 

5. 建立「救命錢」,有備無患!

最少準備3至6個月生活開支作為「應急錢」,存放喺高流動性嘅戶口(例如銀行活期存款)。咁樣就算突然失業、屋企有急事、或者自己病咗,都唔會即刻陷入困境,手停口停。

 

6. 學習投資,讓錢為你「打工」!

當你有咗應急錢,亦清還咗大部分高息債務之後,就可以開始諗下點樣投資增值。

o 由低風險開始: 後生仔本錢唔多,唔好一開始就諗住「發達」。可以由定期存款、政府發行嘅iBond或銀色債券(如果符合資格)、高息藍籌股入手。

o 月供股票/ETF: 呢個方法最適合冇時間睇市嘅打工仔。每月用固定金額買入特定股票或指數基金 (ETF),利用「平均成本法」,長期堅持,可以分散風險,積少成多。

o 管理好你份MPF: 唔好當你份MPF冇到!MPF係你退休生活嘅重要支柱。定期檢視你嘅MPF組合,根據自己嘅年齡、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嘅基金。有需要可以整合唔同戶口,甚至考慮「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

o 持續學習,但拒絕盲從: 閱讀財經書籍、留意財經新聞、上投資課程。但最重要係建立自己嘅分析能力,唔好人云亦云,盲目跟風買賣。

 

7. 調整心態,重新定義「富足」!

喺香港,好多人將「有樓」等同「成功」、「富足」。但係咪一定要買到樓,先叫做人生贏家?人生嘅價值,唔應該只係用金錢去衡量。健康嘅身體、愉快嘅心靈、良好嘅人際關係、對社會作出貢獻,都係「富足」嘅一種。追求財務自由,唔係要做億萬富翁,而係為咗擁有更多選擇權,可以過自己想過嘅生活,唔使為五斗米折腰。

 

「借錢」哲學:係「助力」定「阻力」?

好多人一聽到「借錢」就耍手擰頭,覺得係洪水猛獸。其實,借貸本身係中性嘅金融工具,關鍵在於你點樣運用。識得用,「債」都可以係「好債」。

 

· 「好債」(Good Debt): 指能夠幫你提升個人價值或增加未來收入潛力嘅債務。例如:

o 學生貸款: 投資喺自己嘅學業上,將來搵到份好工,回報可能遠超利息。

o 按揭貸款(買自住樓): 如果計過度過,供樓平過或者差唔多過租樓,而且你預期層樓會升值,咁按揭可以幫你提早鎖定一個「殼」。

o 創業貸款: 如果你有好嘅生意大計,創業貸款可以成為你嘅啟動資金。

o 結餘轉戶私人貸款: 將高息卡數整合為一筆較低息嘅貸款,減輕利息負擔,亦屬於「好債」嘅一種策略。

 

· 「壞債」(Bad Debt): 指純粹用作消費,尤其係非必要消費,並且唔會帶嚟實質回報嘅債務。例如:

o 借錢買名牌、去旅行: 為咗短暫嘅虛榮感或享受而孭起債務,好快樂完就要面對還款壓力。

o 碌爆卡純消費: 月月清唔到卡數,只還Min Pay,利息越滾越大。

o 借錢炒賣高風險產品/賭博: 呢啲簡直係「債中之霸」,隨時令你債台高築,翻唔到身。

 

借貸前,請謹記「停一停,諗一諗」:

1. 需要 vs 想要: 呢筆錢,係咪「非借不可」?有冇其他解決方法?

2. 還款能力評估: 計清楚自己每月可以承擔幾多還款額。香港貸款產品五花八門,好多私人貸款利息計算方式都唔同,要了解清楚。

3. 「貸」比三家: 唔好怕麻煩,比較唔同銀行同財務公司提供嘅貸款計劃,包括低息貸款選擇、實際年利率(APR)、還款期、有冇其他隱藏收費、提早還款有冇罰息等。善用網上嘅私人貸款計算機。

4. 條款細則要睇清: 魔鬼在細節,簽任何文件前都要睇清楚。唔明就要問!

5. 準時還款: 呢個非常重要!遲還款會影響你嘅信貸報告(TU),日後想申請信用卡、按揭,甚至其他P Loan/Personal Loan都會更困難,就算批,利率都可能更高。好多機構提供24小時貸款或網上貸款即批服務,但方便之餘,更要自律還款。

 

年輕人,你嘅劇本,由你揸筆!

香港嘅後生仔女,的而且確面對緊好多上一代未曾遇過嘅挑戰。樓價物價高企、職場競爭白熱化、向上流動空間收窄... 但呢啲,都唔應該成為我哋「躺平」嘅藉口。

文章開頭提到嘅「500萬魔咒」,或者Yahoo財經講嘅「261萬儲蓄」,唔係想打沉大家,而係想提個醒:如果我哋唔主動去規劃,我哋嘅財務狀況,真係好容易被人「一語道破」。

但換個角度諗,正因為我哋仲後生,我哋最大嘅本錢就係「時間」同「學習能力」。

· 越早開始理財,複利嘅雪球效應就越大。

· 越早投資自己嘅知識同技能,未來嘅可能性就越闊。

· 越早認清殘酷嘅現實,就越能夠喺迷霧中搵到出路。

儲唔儲到500萬、1000萬,甚至更多,冇人可以俾到你一個肯定嘅答案。佢取決於你嘅收入潛力、支出控制、理財智慧、投資技巧,甚至係少少運氣。但可以肯定嘅係,你為自己嘅財務未來付出過幾多努力,將來嘅回報就會有幾多。

 

唔好再等「聽日先算」,就由今日、由呢一刻開始,為自己嘅人生「操盤」!

下載一個記帳App,踏出理財第一步。搵一本啱自己程度嘅理財入門書,增進知識。同你信得過嘅朋友、屋企人傾下你嘅理財目標同煩惱。

最重要嘅係,行動!行動!行動!

記住,你嘅人生價值,遠遠唔止一個銀行戶口嘅數字。但擁有穩健嘅財務基礎,可以令你更有底氣、更有尊嚴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嘅生活。

希望呢篇「警鐘」長文,可以為你帶嚟一啲反思同動力。如果你覺得有啲料到,不妨Share俾你身邊仲喺迷霧中嘅朋友,一齊打爆呢個「理財Hard Mode」!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供一般參考及資訊分享用途,並非構成任何財務、投資建議或要約。讀者不應單憑本文內容作出任何財務或投資決定。所有金融產品及服務均涉及風險,作任何決定前,請務必仔細評估自身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目標,並於有需要時尋求獨立專業意見。借定唔借?還得到先好借!

忠告: 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