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抗通脹全攻略】香港人必睇!8大投資方法應對物價飛漲,守護你嘅血汗錢

 

引言:荷包「縮水」警報!點解我哋要同通脹「開戰」?

各位朋友,大家好!近年,「通脹」呢兩個字就好似我哋身邊嘅「隱形殺手」,由茶餐廳個餐蛋麵加價,到街市買餸越來越「乸脷」,再到水電煤開支樣樣升,無時無刻都提醒緊我哋:荷包裡面啲「銀紙」,購買力正在悄悄地蒸發!如果你仲以為將啲辛苦錢擺喺銀行活期就「穩陣」,咁可能要小心,你嘅財富正喺度被通脹呢隻怪獸慢慢蠶食。

根據官方數據,即使香港嘅通脹率看似溫和,例如2%或3%,但日積月累之下,對購買力嘅侵蝕都相當驚人。試諗下,今日100蚊買到嘅嘢,如果每年通脹3%,10年之後可能要用成134蚊先買到;20年後更可能要180蚊!呢個意味住,如果你嘅財富增長速度追唔上通脹,你嘅實際生活水平就會「渣都冇得剩」。

面對呢場「荷包保衛戰」,我哋普通市民並唔係束手無策。事實上,透過精明嘅投資策略,我哋唔單止可以抵禦通脹嘅衝擊,甚至有機會令財富增值。今日呢篇文章,就會同大家深入剖析,點解要抗通脹,仲會介紹8種適合普羅大眾嘅抗通脹投資「法寶」,幫你喺呢個乜都貴嘅年代,守護好自己嘅血汗錢!

第一回:通脹解碼 – 你啲錢點解會「唔見使」?

喺我哋研究點樣「打低」通脹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佢究竟係何方神聖。

所謂「通脹」(通貨膨脹),簡單嚟講,就係市場上嘅商品同服務價格持續全面上漲,導致我哋手上貨幣嘅購買力不斷下降嘅現象。即係話,同樣嘅錢,買到嘅嘢越來越少。

造成通脹嘅原因有好多,常見嘅包括:

1. 需求拉動型:市場需求太旺盛,但供應追唔上,好似演唱會飛咁,「僧多粥少」自然搶高價格。

2. 成本推動型:生產成本上升,例如國際油價、原材料或者人工貴咗,商家為咗保住利潤,就會將成本轉嫁俾消費者。

3. 輸入型通脹:好似香港咁,好多嘢都靠入口,如果入口貨品貴咗,本地物價自然跟住升。

4. 銀紙印太多:當央行「開行印鈔機」,市場上銀紙太多,但實質商品冇增加,錢就會變得「唔值錢」。

通脹最直接嘅影響,就係我哋嘅購買力縮水,儲蓄嘅實際價值下降,生活成本樣樣貴,如果投資回報追唔上通脹,實際就係「蝕緊錢」。所以,學識點樣抗通脹,真係刻不容緩。

 

第二回:點解要「郁手」? – 唔投資,代價可能更大!

可能有人會話:「通脹聽落好似好恐怖,但投資有風險,我啲錢擺銀行唔係最安全咩?」喺以前低通脹嘅年代,呢個諗法或者仲講得通。但今時今日,全球都面對通脹壓力,唔投資嘅風險,分分鐘仲大過投資。

· 現金變「廢紙」:將大筆錢擺喺銀行活期或者利息極低嘅儲蓄戶口,簡直係直接送羊入虎口,俾通脹慢慢蠶食。假設銀行活期年利率得雞碎咁多0.01%,但通脹有3%,你啲存款每年實際就貶值接近3%。長此以往,你嘅財富就好似雪糕咁,慢慢溶化。

· 傳統定存未必夠照:定期存款利息通常好過活期,但都未必可以完全跑贏通脹,尤其係加息初期,銀行定存利率調整往往慢過通脹升幅。而且,定期存款流動性差,急住用錢要提早攞,分分鐘仲要蝕利息。

· 「等運到」嘅機會成本:等通脹自己消失並唔實際。通脹可以持續好耐,喺呢段時間,你啲資金冇有效運用,就錯過咗透過投資增值嘅機會。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通脹就係財富嘅「負複利」,令你購買力加速萎縮。

所以,抗通脹投資嘅核心目標,就係搵啲預期回報能夠超越通脹率,並且能夠對沖物價上漲風險嘅資產。

 

第三回:抗通脹法寶大巡禮 – 香港人點樣揀?

市面上有唔少聲稱可以抗通脹嘅投資產品,但唔係樣樣都啱普通投資者。我哋要根據自己嘅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同資金狀況去揀。以下就詳細介紹幾種主流嘅抗通脹工具:

 

1. 通脹掛鈎債券 (Inflation-Linked Bonds) – 最直接嘅盾牌

o 點樣抗通脹? 呢類債券嘅派息或者本金會同通脹率掛鈎,通常參考「消費物價指數」(CPI)。當通脹升,債券嘅利息或者最終還款額都會跟住加,保障投資者嘅實際回報。

o 香港人點買?

§ iBond (香港政府發行):相信好多香港人都唔陌生。iBond派息率設有最低保證息率,同時會參考最近期嘅本地通脹率,邊個高就派邊個。可以透過銀行或證券行認購。

§ TIPS (美國抗通脹債券):由美國財政部發行,本金會根據美國CPI調整。香港投資者可以透過部分銀行或證券行買賣TIPS,或者相關嘅ETF。

o 優點:直接對沖通脹風險,政府發行嘅信用風險較低(例如iBond),有保底息率。

o 缺點:如果通脹極低,回報可能唔及其他資產;二手市場價格會波動。

o 啱邊啲人? 風險承受能力較低,追求穩定現金流,想直接對沖本地或相關地區通脹嘅朋友。

 

2. 股票市場 (Stocks) – 揀啱「潛力股」

o 點樣抗通脹? 長遠嚟講,優質企業嘅盈利增長通常能夠跑贏通脹。有啲行業嘅公司有較強嘅「定價能力」,可以將上升嘅成本轉嫁俾消費者,保持利潤。

o 點樣揀抗通脹股票?

§ 必需消費品股:例如食品、飲品、個人護理用品等。呢啲嘢係生活必需,需求穩定,相關公司較易加價。好似超市股、食品生產商。

§ 公用事業股:電力、煤氣、水務等。需求穩定,通常有價格調整機制。

§ 醫療保健股:健康需求彈性低,相關開支唔易受經濟影響。

§ 資源股:石油、礦產等。通脹時原材料價格通常會升,呢啲公司直接受惠。

§ 高息股/股息增長股:穩定派高息,而且股息持續增長嘅公司,現金流有助抵禦購買力下降。「食息一族」最愛。

o 香港人點買? 透過證券戶口喺香港交易所或海外市場買賣相關股票或ETF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可以一次過投資一籃子股票,分散風險。

o 優點:長遠潛在回報較高,部分股票有股息收入。

o 缺點:股價波動較大,選股要有眼光,個別公司經營不善會「渣都冇」。

o 啱邊啲人? 風險承受能力中等至較高,有一定投資知識,追求長遠資本增值嘅朋友。建議分散投資。

 

3. 房地產 (Real Estate) – 「磚頭」嘅魅力

o 點樣抗通脹? 「磚頭」作為實物資產,價值通常會隨通脹上升。樓價本身同建築成本有關,租金收入亦會隨通脹調升。

o 香港人點投資?

§ 直接買樓收租:最直接,但香港樓價高,入場門檻「高到上太空」,仲要考慮稅項、管理維修,流動性亦較低。

§ 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REITs):REITs讓普通人用較少資金間接投資一籃子收租物業(如商場、寫字樓)。REITs喺交易所上市,好似股票咁買賣,流動性較高,香港都有唔少選擇。

o 優點:實物資產有保值潛力,可提供穩定租金現金流,REITs入場門檻低。

o 缺點:直接買樓資金需求大,樓市受政策、利率影響,REITs價格亦會波動。

o 啱邊啲人? 直接買樓適合資金充裕嘅人;REITs就適合想低門檻參與,追求穩定派息嘅朋友。

 

4. 黃金及貴金屬 (Gold & Precious Metals) – 亂世佳人

o 點樣抗通脹? 黃金自古被視為避險同儲存價值嘅工具。喺經濟唔明朗、打仗或者惡性通脹時,黃金通常能夠保值甚至升值。佢供應有限,唔似銀紙可以任印。

o 香港人點投資?

§ 實金:金條、金粒、金幣。感覺實在,但要考慮儲存、保安同買賣差價。

§ 紙黃金:銀行提供嘅黃金戶口,唔涉及實物。

§ 黃金ETF:喺交易所買賣,追蹤金價,方便快捷,例如香港都有黃金ETF。

§ 黃金礦業股:投資開採黃金嘅公司股票,風險比直接投資黃金高。

o 優點:傳統避險工具,可對沖極端風險。

o 缺點:黃金本身「唔識生仔」(冇利息或股息),金價波動可以好大。長期嚟講,抗溫和通脹能力未必最出色,更似係組合中嘅「保險」。

o 啱邊啲人? 想喺投資組合中配置避險資產,對沖系統風險嘅朋友。唔建議佔組合太高比例。

 

5. 大宗商品 (Commodities) – 原材料嘅威力

o 點樣抗通脹? 大宗商品即係原材料,好似原油、天然氣、金屬(銅、鋁)、農產品(大豆、粟米)等。通脹時,呢啲原材料價格通常會率先上漲。

o 香港人點投資?

§ 商品ETF/ETN:追蹤特定商品或一籃子商品指數,係較方便嘅方法。

§ 相關股票:投資生產或經營相關商品嘅公司股票。

§ 商品期貨對普通人風險太高,不宜沾手。

o 優點:通脹上升初期,回報可能好顯著。

o 缺點:價格波動極大,受供求、地緣政治、天氣等因素影響,「估佢唔到」。

o 啱邊啲人? 風險承受能力極高,有專業知識嘅進取型投資者。普通人要非常小心。

 

6. 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ies) – 數碼黃金?

o 點樣抗通脹? 有啲人將比特幣(Bitcoin)等視為「數碼黃金」,認為其限量供應特性有抗通脹潛力。

o 香港人點投資? 可以透過香港證監會認可嘅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買賣,或者投資相關嘅ETF(如有)。

o 優點:部分加密貨幣供應有限,理論上有抗通脹潛力。

o 缺點:市場極度波動,「過山車」咁款,監管風險高,泡沫風險大。

o 啱邊啲人? 風險承受能力極高,對新科技有認識,並且只用閒錢投資嘅朋友。絕對唔適合作為主要抗通脹工具。

 

7. 外匯 (避險貨幣) – 國際避風港

o 點樣抗通脹? 投資於通脹較低、經濟較穩定國家嘅貨幣,例如瑞士法郎、日圓等傳統避險貨幣。

o 香港人點投資? 透過銀行或找換店兌換,或投資外匯ETF。

o 優點:特定時期可作避險。

o 缺點:需要專業外匯知識,匯率波動受多國政策影響。

o 啱邊啲人? 對環球經濟有深入了解,能承受匯率風險嘅投資者。

 

8. 另類投資 (私募股權/收藏品) – 小眾玩意

o 點樣抗通脹? 私募股權投資於成長型企業,收藏品(如藝術品、名酒)價值受經濟基本面影響較小。

o 香港人點投資? 門檻通常較高,部分有相關ETF。

o 優點:或能提供與傳統市場不同的回報。

o 缺點:流動性差,資訊透明度低,專業要求高,不適合一般散戶。

o 啱邊啲人? 資金雄厚,具備專業知識嘅高淨值人士。

 

第四回:打造你嘅「抗通脹戰衣」 – 個人策略點制定?

知道有咩「武器」之後,更重要係點樣組合運用,制定適合自己嘅「作戰計劃」:

1.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首先要了解自己嘅風險承受能力(例如,輸幾多晚晚會瞓唔著?)、投資年期(短炒定長揸?)、預期回報(唔好期望一步登天!),同埋有幾多「彈藥」(資金)。

 

2. 「唔好擺晒啲雞蛋喺同一個籃」:資產配置係王道!將資金分散到唔同類型、唔同地區、相關性較低嘅資產(例如股票、債券、REITs、黃金等),可以有效降低整體風險,好天收埋落雨柴。

 

3. 「核心-衛星」佈陣法:

o 核心部分:佔組合大份啲,揀啲穩陣、長線增長嘅資產,例如藍籌股ETF、環球債券ETF、優質REITs。

o 衛星部分:佔組合細份啲,可以試下啲波動大但潛在回報高啲,或者特定主題嘅投資,例如黃金ETF、個別行業股。

 

4. 定期檢閱,與時並進:市場會變,你嘅情況都會變。最好每年檢討下個投資組合,睇下係咪仲符合你嘅目標,有冇需要「執位」(再平衡)。

 

5. 善用「平均成本法」:對於股票、基金呢啲價格會上上落落嘅資產,用「月供」方式定期定額買入,可以拉勻個成本,唔怕一次過喺高位「摸頂」。特別啱啲資金唔多,想儲蓄式投資嘅朋友。

 

6. 長線釣大魚,戒急戒躁:抗通脹係持久戰,唔係短線投機。頻繁買賣只會益咗券商,仲容易受市場情緒影響做錯決定。揀啱優質資產,耐心持有,俾時間發揮威力。

第五回:香港市場「錢」景 – 本地薑有咩好揀?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投資者其實有唔少本土選擇:

· iBond:政府出品,直接掛鈎本地通脹,係唔少香港人嘅「標配」。

· 香港REITs:投資本地商場、寫字樓等,租金收入同香港經濟、通脹息息相關。

· 港股中嘅抗通脹概念股:例如業務穩健、有能力轉嫁成本嘅必需消費品公司、公用股等。

 

未雨綢繆,積極應對「荷包縮水」

通脹就好似溫水煮蛙,不知不覺間蠶食緊我哋嘅財富。不過,我哋並唔係坐以待斃。透過學習同實踐正確嘅投資理念,揀啱適合自己嘅抗通脹工具,再配合長遠嘅資產配置策略,普通人絕對有能力打贏呢場「荷包保衛戰」。

當然,投資世界千變萬化,有時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例如失業、疾病,或者生意周轉不靈,而面臨短期嘅財務壓力。喺呢個時候,保持冷靜至為重要。如果真係有短期資金需要,坊間有唔同嘅「借錢」渠道可以考慮。例如,向銀行「借錢」申請「P Loan」(Personal Loan)或「私人貸款」,利率相對可能較「低息貸款」。如果信貸記錄(TU)良好,選擇會更多。
 

另外,市面上亦有唔少「財務公司」提供貸款服務,有啲標榜「24小時借錢」、「全程網上貸款免TU」、「網上貸款即批」等,申請手續可能較簡便快捷,但一定要小心比較「月平息」同「實際年利率」嘅分別,用「私人貸款計算機」計清楚實際成本。如果係卡數纏身,可以考慮「結餘轉戶」計劃,將唔同信用卡嘅欠款集中處理,有機會爭取到更低利息,幫助「清卡數」。亦有啲「財務」機構提供「免息分期」或「免TU」、「免息貸款」等方案,但務必睇清楚條款細則,避免跌入不必要嘅債務陷阱。總之,無論係「銀行借錢」定係搵「財務公司」,都要量力而為,謹慎選擇。解決咗短期嘅周轉問題,先至可以更專心去部署長遠嘅抗通脹投資大計。
 

請記住,抗通脹投資唔係一朝一夕嘅事,需要耐心、紀律同不斷學習。最重要嘅第一步,就係克服「拖延症」,即刻行動!檢視你嘅財務狀況,了解你嘅風險承受能力,然後開始規劃你嘅抗通脹投資組合。即使係小額嘅定期投資,只要堅持落去,時間同複利嘅力量,都會為你帶嚟意想不到嘅收穫。

希望呢篇文章幫到大家,喺通脹嘅洪流之中,穩住陣腳,實現財務自由!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供一般參考和資訊分享,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推薦或財務邀約。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過去的表現並不預示未來的結果。讀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或財務決定前,應進行獨立思考,並在有需要時尋求獨立專業意見。本文作者對於讀者因使用或依賴本文所載資訊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承擔任何責任。文中所述之金融產品(如貸款、結餘轉戶等)的條款及細則以相關金融機構最終批核為準。借定唔借?還得到先好借!

 

忠告: 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