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交易:香港投資者指南
不眠的市場,不休的誘惑:很多投資者已紛紛投向「24小時交易」 – 你應該嗎?
「喂,美股又爆升呀!」「個市半夜又插水,好彩走得快!」近年,呢啲對話喺香港投資者圈子裏面越嚟越常聽到。傳統「朝九晚五」(甚至更短)嘅股票交易時段,似乎已經滿足唔到好多人嘅胃口。隨住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全球金融市場聯繫越嚟越緊密,一股「24小時交易」嘅浪潮正席捲而來。由外匯、加密貨幣到部分股票同指數期貨,不眠不休嘅市場為投資者帶嚟前所未有嘅靈活性。但係,當市場嘅燈永不熄滅,你,又係咪應該跟住一齊「開OT」呢?呢篇文章會同你深入探討,呢個「全天候戰場」究竟係機遇處處,定係暗藏殺機。
「日不落」市場崛起:點解個個都講24小時Trading?
以往,想買賣港股就要等朝早九點半開市,美股就要等到香港時間夜晚。但係而家,情況已經大有不同。點解24小時交易會成為熱話?
1. 科技推波助瀾:高速互聯網、強勁嘅交易應用程式(Apps)、同埋電子通訊網絡(ECNs)嘅普及,令到延長交易時段甚至全天候交易成為可能。篤一篤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落盤。
2. 全球化嘅必然趨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投資者嘅眼光早已遍佈全球。一個喺紐約發生嘅重要消息,或者歐洲央行嘅一個決定,都可能即時影響你手上嘅資產。24小時交易令你可以更快咁對呢啲「環球大事」作出反應。
3. 加密貨幣嘅「示範效應」:比特幣呢啲加密貨幣本身就係24/7交易,全年無休。呢種模式令唔少習慣咗傳統市場嘅投資者「大開眼界」,亦都間接推動咗傳統券商思考點樣提供更靈活嘅服務。
4. 投資者需求轉變:香港人生活忙碌,未必個個都可以喺傳統交易時段「坐定定」睇實個市。延長交易時間,甚至24小時服務,可以滿足唔同作息時間嘅投資者需要,例如要輪班工作,或者想放工後先處理投資嘅朋友。
5. 券商「搶客」各出奇謀:為咗吸引更多客戶,唔少證券行同網上交易平台都積極擴展交易時段,提供美股盤前盤後交易,甚至係特定ETF或股票嘅24小時交易服務。
可以話,24小時交易嘅出現,係市場需求同科技發展互相結合嘅產物。
著了魔的誘惑:24小時交易有咩「甜頭」?
面對呢個「永不打烊」嘅市場,點解咁多投資者會趨之若鶩?因為佢確實有啲吸引嘅地方:
· 極致嘅靈活性:呢個係最顯而易見嘅好處。無論你係「晨型人」定係「夜貓子」,或者因為工作關係,日間時間比較難抽身,24小時交易都俾你更大嘅自主權,可以喺自己最方便嘅時間進行買賣。
· 即時捕捉「爆炸性」新聞:好多影響市場嘅重要消息,例如公司業績公佈、突發性政治事件、經濟數據出爐等,都可能喺傳統市場收市後發生。24小時交易令你有機會喺第一時間「食糊」或者「止血」,唔使等到第二日開市先十五十六。
· 潛在更多交易機會:理論上,交易時間越長,市場波動嘅次數就越多,亦都意味住潛在嘅短線交易機會可能增加。對於一啲鍾意捕捉短期波動嘅交易者嚟講,呢個可能係一個吸引之處。
· 跨市場套利嘅可能性:雖然對一般散戶嚟講比較複雜,但延長嘅交易時間,理論上為進行跨市場、跨時區嘅套利策略提供咗更多空間。
聽落好似好吸引?但係任何嘢都有兩面睇,24小時交易亦都唔例外。
不眠的代價:你睇唔到嘅風險同挑戰
當你以為可以全天候捕捉機會嘅時候,其實風險亦都如影隨形。喺你決定投身呢個「不夜城」之前,必須了解清楚以下嘅潛在問題:
1. 流動性不足,買賣差價擴大:雖然個市場開足24小時,但唔代表每個時段都有足夠嘅「人氣」。喺主要交易所(例如紐約、倫敦、香港)嘅常規交易時間以外,市場參與者會少好多,成交量亦會大減。咁就會導致「買賣差價」(Bid-Ask Spread)擴闊,即係你買入價同賣出價之間嘅差距變大,變相增加咗你嘅交易成本。情況差啲嘅話,你張單可能好難成交,或者要用一個「唔靚」嘅價位先走到貨。
2. 價格波動更劇烈,更難捉摸:流動性低嘅時候,少少成交量已經可以令價格大上大落。就好似一條窄巷,少少風吹草動都會好明顯。呢種突如其來嘅波動性,對於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嘅投資者嚟講,就好容易「中伏」。
3. 資訊唔對稱,「缸湖」更險惡:喺非主流交易時段,市場資訊嘅透明度可能會降低。大型機構投資者可能利用佢哋嘅資訊優勢同資金實力,喺呢啲時段進行操作,散戶就好容易成為「點心」。
4. 「金睛火眼」都頂唔順,身心俱疲:試諗下,如果你要24小時mon實個市,唔使瞓覺?長期追蹤行情、熬夜交易,好容易搞到睡眠不足、精神緊張、焦慮不安,甚至影響健康。當你個人都攰到「散晒」嘅時候,你嘅判斷力同決策能力自然會下降,隨時做錯決定。
5. 「手痕」忍唔住,過度交易陷阱:因為隨時都可以買賣,好容易會令一啲自制能力較差嘅投資者「手多多」,進行過度交易(Over-trading)。結果可能係交易成本不斷增加,而且因為情緒化操作,反而輸多咗錢。
6. 並非所有「菜」都有得炒:就算有券商提供24小時交易,都唔代表所有股票、ETF都可以全天候買賣。通常只有部分大型、流通性較高嘅證券先會提供呢類服務。
7. 「暗箭」難防:系統同網絡風險:24小時交易極度依賴電子交易平台。如果平台系統唔穩定、出現故障,或者你屋企嘅網絡有問題,都可能影響你嘅交易執行。
所以話,24小時交易雖然睇落好似好多機會,但其實對投資者嘅要求更高,風險亦都更大。
我係咪「天選之人」?邊個先適合玩24小時交易?
睇完成堆好處同壞處,你可能會問:「咁我究竟啱唔啱玩24小時交易呢?」呢個問題冇標準答案,因為要視乎你嘅個人情況、投資目標同風險承受能力。但係,以下幾點可以幫你「自我檢測」一下:
· 你嘅投資目標係乜? 如果你係一個長線價值投資者,主要睇公司基本因素,目標係長遠增值,咁其實冇乜必要日日夜夜追蹤市場嘅短期波動。但如果你係一個短線交易者,想捕捉日內或者短期嘅價格變動,咁24小時交易可能提供更多機會。
· 你頂唔頂得順啲風險? 24小時交易,尤其係喺低流動性時段,價格波動可能好大。你嘅荷包同心理質素,能唔能夠承受呢啲潛在嘅「過山車」行情?
· 你夠唔夠「彈藥」同「時間」? 所謂「彈藥」,唔單止指你嘅資金,仲包括你嘅知識、經驗同分析能力。24小時市場更加複雜,你需要更多時間去研究、分析同睇實個市。你係咪願意犧牲休息、娛樂甚至家庭時間去做呢件事?
· 你嘅自律性有幾強? 能唔能夠喺市場嘅引誘面前保持冷靜?會唔會因為一時衝動而改變原有嘅交易計劃?24小時市場對交易紀律嘅要求極高。
· 你有冇一套清晰嘅交易策略? 唔係話個市開咗你就要入場。你需要有一套針對24小時市場特性嘅交易策略,包括幾時買、幾時賣、點樣止蝕、點樣止賺。
一般嚟講:
以下人士可能「唔多啱玩」:
· 投資新手:經驗不足,容易喺波動市中迷失方向,風險管理能力亦都比較弱。
· 追求穩定嘅長線投資者:佢哋更應該關注資產嘅長遠價值,而唔係短期嘅價格跳動。
· 自制能力較差、容易情緒化嘅人:24小時市場嘅誘惑同壓力,更容易令佢哋做出非理性嘅決定。
· 冇時間做足功課嘅「繁忙都市人」:如果只係道聽途說,或者靠「貼士」就衝入去,好容易「損手爛腳」。
· 重視健康生活、唔想捱夜傷身嘅人。
以下人士或者可以「考慮下」(但都要非常小心):
· 經驗豐富嘅專業交易員:佢哋通常有成熟嘅交易系統、嚴格嘅風險控制機制同良好嘅心理質素。
· 有特定策略需要嘅投資者:例如,一啲外匯交易員可能需要利用唔同時區市場嘅特性去操作。
· 作息時間比較特殊嘅人士:例如需要輪通宵更工作嘅朋友,佢哋可能喺傳統市場休市嘅時候比較有精神。
· 對某啲24小時交易資產(例如加密貨幣)有深入研究同濃厚興趣嘅人。
如果真係想試:幾點「溫馨提示」
如果你經過深思熟慮,認為自己適合,並且真係想嘗試24小時交易,咁以下幾點建議,希望幫到你:
1. 由細額開始,當交學費:唔好一開始就「瞓身」落去。用一筆你輸咗都唔會「肉痛」嘅資金去試水溫,熟悉下個市場節奏。
2. 揀啱「黃金時段」同「熱門股」:盡量選擇喺主要市場重疊、交易比較活躍嘅時段進行操作。同時,選擇一啲流通性較高嘅主流資產,例如大型藍籌股嘅盤前盤後時段,或者主要貨幣對。
3. 「止蝕止賺」一定要set! 呢個係保護你本金嘅最後防線。無論個市點樣變,都要嚴格執行。
4. 事前做好計劃,事後做好檢討:每一次交易前,都要有清晰嘅入場點、離場點同風險管理計劃。交易之後,無論賺蝕,都要檢討得失。
5.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千祈唔好為咗睇市而犧牲正常作息。精神狀態唔好,判斷力自然會差。市場永遠喺度,但健康冇咗就冇咗。
6. 持續學習,與時並進:金融市場變化好快,新產品、新策略層出不窮。保持學習嘅心態,不斷提升自己嘅知識同技能。
7. 小心選擇交易平台:確保你用緊嘅券商或者交易平台信譽良好、運作穩定、收費合理,並且受到適當嘅監管。
8. 咪俾FOMO(Fear Of Missing Out)控制你:見到人哋賺錢唔好眼紅,亦都唔好因為驚「走寶」而胡亂追入。堅持自己嘅分析同判斷。
你嘅投資時鐘,應該由你校準
24小時交易,就好似一把鋒利嘅「雙刃劍」。佢的確為投資者帶嚟前所未有嘅靈活性同潛在機會,尤其喺呢個全球一體化嘅時代,能夠更快回應市場變化,似乎係一個優勢。但同時,佢亦都將投資者暴露喺更高嘅流動性風險、波動性風險同身心壓力之下。
對於絕大多數香港投資者嚟講,特別係嗰啲以工作收入為主,投資只係想財富增值嘅朋友,盲目跟風去追逐呢個「不眠市場」嘅潮流,好可能係「未見官先打八十」。你可能會發現,付出嘅時間、精力同承受嘅壓力,同你得到嘅回報不成正比,甚至可能打亂你原本嘅投資部署同生活節奏。
市場嘅機會永遠都存在,但唔係每一個機會都啱你捉,亦都唔係每一件「新武器」都啱你用。喺決定係咪要將自己嘅投資時鐘校準到24小時模式之前,請務必停一停,諗一諗,全面評估自己嘅實際情況、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同埋生活需要。記住,成功嘅投資,唔係在於你每日交易幾多個鐘,而係在於你交易嘅質素同策略嘅有效性。搵到一套適合自己節奏同個性嘅投資方式,遠比盲目追逐潮流重要得多。畢竟,投資係一場馬拉松,而唔係百米短跑。
喺考慮任何高風險投資,或者當你發現自己嘅財務狀況因為投資失利而變得緊張時,市面上有唔同嘅財務方案可以提供協助。例如,當你需要額外資金周轉,可以考慮申請「P Loan」(私人貸款)。如果你發現自己卡數纏身,利息支出沉重,「結餘轉戶」計劃可能幫到你將唔同嘅債務整合,以一個更低嘅「月平息」去處理,減輕還款壓力。坊間有唔少「財務公司」提供「24小時借錢」服務,甚至有啲「網貸」平台標榜「全程網上貸款免TU」,「即批貸款」。不過,喺申請任何「貸款」產品之前,務必使用「私人貸款計算機」計清楚「月平息實際年利率」,了解清楚所有條款,比較唔同「銀行借錢」同財務機構嘅「低息貸款」方案,確保自己能夠負擔。切勿因為一時資金短缺而胡亂「借錢」,陷入更深嘅財務困境。保持理性,審慎理財,先係致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