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時代拋下:經典品牌對Z世代的重新想像,從「真實」到「遊戲化」的奪目進化
 

經典與革新的交織

提到「經典品牌」四字,腦海中往往浮現出某些熟悉的影像:也許是一瓶陪伴家族好幾代的醬油、一輛在父輩年代已聲名遠播的名車、或是一家老字號財務公司,每次路過都看到古色古香的店面設計。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品牌:它們能夠屹立不倒,就是因為擁有深厚的歷史,放心可靠的產品或服務,以及在市場上累積多年的信譽。
 

然而,面對Z世代(約在1990年代末到2010年左右出生)時,所有經典品牌都勢必面臨「要不要革新」的重大抉擇。Z世代對於資訊的接收、文化的敏感度,以及對潮流與議題的掌握度,都比過往任何一代都更複雜多元,尤其是在數位時代背景下,他們對「真實」與「互動」有著極高的期待。

那麼,一家擁有五十年歷史的老牌酒樓,或是一間主打傳統文化的服飾品牌,抑或是曾為你父母、祖父母解決「借錢」或「私人貸款」需求的老字號財務公司,如何才能在日新月異的市場中,繼續吸引到年輕世代?又該如何在網絡世界裡重塑形象,並找回自己核心的價值觀?本篇文章,將透過多層次的分析和範例,深入探討「經典品牌如何進佔Z世代的心」,並在文末總結多項能立即實踐的實務策略。

第一章:Z世代的獨特之處

1.1 資訊超載下的濾鏡文化

Z世代的特質可用三個關鍵詞形容:節奏快、挑剔、真實感。對於他們而言,從小成長在資訊隨手可得的環境裡,所有人都能在極短時間內在網上搜尋到想要的答案。同時,他們也養成了「隨時篩選」資訊的能力。任何不合時宜、不誠懇、或顯得虛假粉飾的廣告或品牌訊息,都會被第一時間過濾或無視。

而Z世代最重視的,是能跟他們產生「真實連結」的內容。你想宣傳「網上貸款」嗎?他們不只想知道利息多低、審批流程多快,更想聽聽真實用戶的分享。就算是傳統品牌,只要你拿出「最道地、最真心」的風格來呈現,別怕顯露一些小缺點,Z世代反而更願意相信。相反地,如果只是一昧用過度光鮮的行銷手法,沒有點真實人性,反而會讓他們敬而遠之。
 

1.2 遊戲化思維的重要

遊戲化」(Gamification)是一種近年相當火紅的概念,著重的是將遊戲的機制融入非遊戲情境,以提升用戶的參與度與互動度。為什麼「遊戲化」對Z世代特別重要?因為他們從小就習慣玩手機遊戲、線上遊戲,或是VR體驗。他們往往能在高度沉浸的介面中,與內容產生多感官的互動。如果一家老字號財務公司想吸引他們,也許可以透過手機App建置「信用積分闖關」,讓客戶在完成文件上傳、資訊填寫或良好還款之後,獲得相應的點數,甚至解鎖限定優惠。這種帶有遊戲感的借貸方式,對他們反而更有吸引力。
 

1.3 群體認同與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

Z世代很注重「社群」的參考。他們平時會關注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有影響力網紅、甚至是同儕間的口耳相傳。一句簡單的「這牌子超潮!」比某些傳統電視廣告還管用。而一段15秒的短影片,也能在社交平台上造成病毒式傳播。如果品牌本身形象老舊,但能善用KOL、或者找出一個跨年齡層都能認同的核心理念,也能夠與Z世代命中共鳴。

 

第二章:經典品牌的焦慮與機會

2.1 害怕被貼上「過時」標籤

許多經典品牌在面對Z世代時,最大的恐懼就是「被嫌老」。就像有人可能會說:「這個品牌是我媽媽在用的醫美療程」、「這間銀行是我外公才會辦存款的地方」。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古早味」、跟不上時代。對於一些打著「傳統老字號」口號的業者而言,若想維持老客戶,又同時找新客戶,就可能陷入左右為難的尷尬境地——你要如何同時向保守的老顧客、和對產品要求截然不同的年輕人,傳達你品牌的價值?

然而,真正能成為「不被淘汰」的品牌,往往都有共通特徵:他們懂得將歷史底蘊與新時代需求融合,在保留核心精神之餘,主動擁抱新媒體與新世代的期待。
 

2.2 「傳統 vs. 創新」的撞擊

有時候,「傳統」是最好的品牌資產。想想看,每次有人慕名而來,就是因為「我聽說這個牌子很老字號,很有保證!」而有時候,「傳統」又是負擔。因為它容易讓年輕人聯想到「保守」、「死板」。對一個有幾十年歷史的金融機構來說,也許過去最令消費者信賴的環節,是店員的溫暖笑容,或者「不間斷的服務時數」。但對Z世代而言,他們更需要的是「24小時隨時線上處理手續的網上貸款後台」、「友善機械人客服」,或者「申請貸款流程中的闖關式操作」,而不是傳統電話客服讓人苦守半小時的等待音樂。

因此,關鍵在如何將「我們家的傳統」轉化成「值得信任」的優勢,同時顯示「我們也能快步跟上新潮流」。若能讓年輕客戶感受到「既可靠,又懂數位化」,品牌的重生往往指日可待。
 

2.3 把握「真誠關懷」的長期客群關係

Z世代對膚淺的廣告不感興趣,但對真誠感、社會責任、環保意識以及「企業價值觀」卻非常敏感。他們想知道:這家老品牌有沒有看見我們生活的痛點?是否願意透過產品或服務,提出對社會更具體的幫助?假如一間老字號財務公司在宣傳私人貸款產品時,強調的不是「低利率、零手續費」等一般常見標語,而是著重在「協助年輕創業者完成夢想」或者「幫助新移民克服資金難關」的真實故事,也許更能觸動Z世代的情感。這種與社會責任結合的行銷,遠比簡單的「再低0.1%利率」更能打動人心。

 

第三章:重塑品牌連結的六大策略

接下來,我們將從六大面向闡述如何讓經典品牌在Z世代中重獲青睞。無論你是餐飲、零售、車行,或是主做貸款、財務的企業,都能從中找到參考。
 

3.1 將用戶生成內容(UGC)納入行銷核心

Z世代樂於分享體驗,也更相信「真人真事」。Instagram、TikTok、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平台,充斥著各式素人評測、CP值比較或“開箱”影片。若你的品牌能鼓勵客戶主動分享使用心得,甚至提供Hashtag讓他們標註,這對行銷有莫大幫助。
 

比方說,一間老字號車行可以在社交平台埋下「#我的老朋友新旅程」,邀請車主拍拍他們駕駛經典車款的日常風景;或是一家財務公司也能鼓勵滿意客戶上載照片、影片,分享「#我的貸款體驗」,呈現從「借錢」到「成功資金運用」的心路歷程。當其他年輕觀望者看到這些UGC,就會更容易被打動,相信品牌所提供的真實價值。
 

3.2 善用遊戲化機制,增強互動體驗

在遍地皆是行銷噪音的時代下,如何讓年輕人跟你玩在一起、玩得開心,是一大關鍵。遊戲化機制能夠提升參與度。舉例來說,若你是一家擁有30年歷史的香港中式甜品店,你可以在手機App中設定「甜蜜闖關」。每次顧客完成某些指定任務,如「跟朋友分享一道招牌甜品照片,並標註店家」,就能得到點數或優惠券。一旦他們累積一定點數,就能免費兌換新品,或拿到限定紀念品。
 

同理,金融品牌也能做類似的嘗試:對於「網貸」或「信貸」的服務,可在App中導入成就機制。首次成功完成「網上貸款」或申請「私人貸款」時,可自動跳出虛擬徽章,又或者借貸人設定某個理財目標,就像遊戲角色升級般,按進度給予鼓勵。這些看似小巧思的設定,能讓Z世代感受到「品牌跟我同在,而不是填一堆枯燥表格」,進而拉近距離。
 

3.3 不怕真實故事帶有瑕疵

在過去,許多品牌總想把自己打扮得完美無缺。然而,Z世代往往對那種「過度粉飾」感到懷疑,反而欣賞真實、甚至帶點缺陷的故事。比方說,一家傳統藥廠可以分享企業在上世紀自家廠房被颱風吹襲後,如何堅持在當地重建,並繼續研發更有效益的配方,來服務街坊。這些帶有歷史感的故事,遠比一張冰冷的產品硬照更能吸引Z世代目光。他們想看到一個並非完美的品牌,但卻在困難中展現溫暖人味。
 

3.4 善用跨界合作與社群影響力

品牌老,不代表就不能跟新生力量結合。例如,你可以跟潮牌或年輕設計師跨界合作,推出限制聯名款,利用撞色或新穎設計,重新演繹傳統標誌;又或是跟熱門的線上遊戲合作辦活動,像許多國際品牌在「元宇宙」或「遊戲裡」開設虛擬攤位。一家香港老字號的製餅店,可以在遊戲裡推出「中秋圓月派對」,與玩家共享月餅創意造型;又或者一家提供「私人貸款」的財務公司,能和新興電競賽事背後的贊助商合作,一邊宣揚理性消費,一邊用新奇的比賽形式吸引百萬年輕觀眾。
 

當然,也能透過香港在地的網紅做聯名,或籌畫短期的快閃店鋪,讓年輕人用更活潑、沉浸的方式去接觸品牌。Z世代從不缺乏話題,重點在於你能否巧妙融入。
 

3.5 數位轉型與無縫體驗

「不用數位化就等著被淘汰」——這句話絕不是危言聳聽。一家經典旅館若沒有在網上做好預訂與客服系統,Z世代根本不會考慮預約。對財務企業更是如此。假如你還停留在「只能親臨分行填寫表格」的階段,別怪年輕人一秒轉去別家可以直接手機上傳所需證件、即時審批結果的公司。他們對於「即時性」與「便利性」的需求可謂苛刻。
 

絕佳的用戶體驗,除了功能性,也包括UI/UX設計、反應速度、以及整個客戶服務流程的流暢度。誠然,一些老品牌可能沒有辦法一下子改造所有系統。但可以先從幾個年輕人最看重的接觸點著手,像是線上客服、電子簽署、即時回覆機制等。只要讓他們感覺「做什麼都方便」,自然就會願意給你機會。
 

3.6 打造品牌與社會責任的連動

最後,如果你的品牌本身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更應該思考:如何將「歷史沉澱」跟「社會責任」結合,創造新的敘事?很多Z世代在意公益、環保、平等等議題。如果他們知道你在六十年前就曾經在哪個社區做公益,如今仍秉持初心,並且結合新的手法(例如與慈善機構或非牟利組織合作;舉辦青年創業計劃提供免費顧問服務;甚至為畢業生設立獎學金),那麼你很容易獲得他們的尊重與好感。
 

以財務業為例,很多人對「貸款」或「網貸」抱有戒心,主要擔心高息陷阱或隱形條款。故而,如果一家老字號財務公司可以公開透明條款,並在官方網站或社交平台教育年輕人正確的財務管理觀念,讓他們知道「借錢」也可以是一種策略性工具,而非人生陷阱,便能改善年輕人的認知。這就是對社會負責的一種表現:你在賣產品(貸款),同時也在幫客戶建立正確使用產品的方法。

 

第四章:香港在地經驗與參考案例

4.1 本地茶餐廳轉型成功的啟示

在香港街頭,不乏擁有三、四十年歷史的茶餐廳,許多都面臨「老舊裝修」和「顧客年齡層偏高」等問題。然而,也有茶餐廳做得到,既保留招牌的「絲襪奶茶」與「蛋撻」,又能打造光鮮新店面,推出「新品註冊打卡活動」,甚至跟本地插畫家合作,邀請年輕客人拍照上傳Instagram標註店家,即可享折扣。這些舊與新的結合,就是成功擁抱Z世代的典範。
 

4.2 金融業的App革新,從辦公室到指尖

香港人對財務需求向來多元:有人為了買樓置業,需要房貸或私人貸款;有人想短期周轉;也有人因興趣或工作需求,需要小額且快速的網貸服務。過去要辦貸款,往往要準備一大疊文件,跑好幾次銀行或財務公司。如今,能夠在App中一次完成的金融機構,對年輕人特別友善。某些著名銀行的行動端口甚至嵌入了類似「成就獎勵系統」,完成各種理財任務會送「積分」,積分可以折抵禮券或航空里數,深得年輕客戶心。這些都是值得參考的實際例子。
 

4.3 網購與店鋪的雙線合併

若你是賣衣服、賣鞋,或是賣化妝品,有沒有想過你的年輕客戶大多是直接在網上購買?所以要如何導流到門市,或是讓門市活動成為「體驗中心」而非單純交易地點,是現今零售的課題。對於Z世代而言,由於接收資訊快,他們可能在線上已經比較過價格、評分、心得,最後才決定是否到實體店面「親眼看看」。因此,實體店如果毫無特色,就很難吸引人。最好設計成沈浸式體驗空間,例如弄一些互動荧幕、自由試穿試用區,或者是網紅打卡牆。如此一來,也才能將傳統店面轉型成為更生動的社群素材。

 

第五章:對經典品牌的未來展望

Z世代的出現,並不代表經典品牌的「最後晚餐」。恰恰相反,他們可能會成為你新一波的死忠客戶,因為只要能跨過那座「相互信任」的橋樑,並找到一個同聲共鳴的價值視角,你就能讓他們主動承襲品牌「誠信」、「質感」、「積累」的傳統基礎,而幫你在數位世界裡展現新的魅力。
 

國際上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例如可口可樂不斷推出季節限定活動、BMW的「電動車加元宇宙行銷」、希爾頓飯店的社群行銷挑戰,等等。這些經典品牌將自己的歷史價值和年輕文化裡的互動元素相結合,最終達到吸引新客源與維繫老顧客的雙贏。

 

第六章:行動指南

一言以蔽之,經典品牌在面對Z世代的挑戰時,有幾個要點值得牢記:

1. 建立真實感與真誠度:不要懼怕暴露過去的失誤或維修過程,Z世代看重品牌反思與誠懇。

2. 注入遊戲化元素:考慮多元互動,例如里程、積分、虛擬獎勵等,增添趣味。

3. UGC與KOL合作:讓真正的用戶故事,或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幫你說話勝過一切。

4. 數位轉型與無縫體驗:系統務必優化,簡單、快捷、反應快,才能贏得年輕人青睞。

5. 社會公益與核心價值的呼應:讓人看到你的初心與擁抱社會責任,必然加分。

6. 尊重歷史,同時擁抱創新:不要為了年輕而年輕,忘了你最珍貴的根本;但也別墨守成規,錯失時代脈動。
 

只要能堅持這些原則,經典品牌一樣能成功進化,脫胎換骨,絕不會被Z世代認定為「老餅」。相反地,他們可能會因為你的「歷史厚度」和「數位靈活度」兼具,而成為你品牌最熱情的擁護者。畢竟,永遠會有新時代來臨,只要懂得如何轉換策略,好好擁抱每一波浪潮的年輕消費者,就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裡,繼續綻放光輝。


讓夢想起飛,從心出發!或需要周轉資金?Reloan為您提供快捷便利的網上貸款服務。秉持專業誠信,以客為本,讓您輕鬆實現理想。

忠告: 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