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貸款」與「私人貸款」的結合:創業必備資金術

 

走出舒適圈、開展一盤生意,是許多香港創業者的共同夢想。無論是從零開始建立全新品牌,還是把副業規模不斷擴充,資金在創業路上往往扮演關鍵角色。市場上可用的資金融通方式多如繁星,其中既可透過「公司借貸」籌措大筆週轉資金,也能依靠「私人貸款」快速解決個人或小額周轉需要。若善用兩者各自的優勢,加上配合自身營運模式需求,往往能讓創業進程走得更穩、更快。

本文將深入探討「公司借貸」與「私人貸款」這兩條主要資金管道,並剖析兩者應如何靈活融合,成為香港創業者必備的資金術。文末會引用部分香港本地金融規管機構與相關媒體的資訊來源,並作參考鏈接,以鞏固文中討論。若你正在為籌備創業資金而煩惱,希望以下分享能給你更多啟示。

第一章:香港創業環境下的資金挑戰

香港向來被譽為國際金融中心,營商優勢包括低稅率、資金往來自由、資訊流通方便等。不過,近年市況多變,創業雖然機遇不少,但資金籌集難度卻不容小覷。對初創企業而言,最迫切的課題通常是「有沒有充足資金持續營運?」由於在初期引入風險資本或天使投資者並不容易,創業者大多數需要先自籌一筆資金,再配合其他渠道來支援企業成長。

 

常見的融資困難包括:

1. 缺乏信用紀錄:新公司往往沒有完善的財務報表,亦未曾與銀行或財務公司有往來紀錄,導致銀行審批公司借貸時更謹慎或直接卻步。

2. 對抵押品的要求:傳統銀行放貸時經常要求抵押品(例如物業、存款、保單),但新成立的公司往往欠缺足夠抵押。

3. 個人財務壓力:創業者同時也需要照顧個人生活所需,一旦公司資金短缺,往往亦要「私人頂上」,壓力難免倍增。

以上情勢下,「公司借貸」與「私人貸款」兼用,似乎是一條務實可行的解決之道。前者能夠提供大額資金注入企業,而後者則能在個人生活及短期週轉方面解決燃眉之急。

 

第二章:什麼是公司借貸?香港常見的公司貸款選擇

所謂「公司借貸」,大部分是指由註冊公司(例如有限公司、獨資或合伙經營)向銀行或財務機構申請資金。香港公司借貸種類相當多,部分產品甚至會搭配政府擔保或補貼,以支援中小企業的成長。以下是常見的幾種公司借貸形式:

 

1.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

由香港按揭證券保險有限公司(前身為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旨在協助中小企業取得銀行貸款或財務機構貸款時,提供部分信貸擔保,讓中小企能以相對較低利率籌措資金。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此計劃下的擔保成數可達七至九成,部分更有政府特惠措施,能有效減輕企業的利息負擔。[^1]

 

2. 銀行商業貸款

傳統銀行的商業貸款通常需要詳細的財務報表、營運歷史、商業計劃書及資產證明等。若企業有良好的經營紀錄和客戶群,申請成功率及獲批條件相對理想。同時,大部分銀行亦會根據公司業務類別和經營狀況,度身訂造不同還款方式和利率。例如循環貸款免息期或分期貸款期長短等等。[^2]

 

3. 政府及半官方機構資助(小型貸款或創業基金)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在不同政策框架下,推出多項支援中小企的資助,例如市面上常聽到的「中小企市場推廣基金」、「貸款保證計劃」、或香港按揭證券保險有限公司的小型創業貸款等。這些計劃大多對企業規模、成立時間、行業範疇有較明確的要求,但同時提供了利率低或保證承擔的好處,可幫助新創公司在前期建立基本運作。

 

4. 財務公司商業貸款

除了銀行及政府擔保機制外,不少財務公司也提供「公司借貸」服務,例如免入息證明貸款、大額貸款、特快貸款、24小時貸款等。相較於銀行,財務公司申請手續通常更簡便、審批時間較短,亦有貸款平台或網上貸款即批服務。但須特別留意,財務公司利率通常較銀行為高,若公司財務狀況一般或信貸評級較低,申請財務公司貸款時極可能面對更高月平息或更短還款期所帶來的壓力。

 

第三章:私人貸款的特點與角色

談及融資,不可能不提到「私人貸款」(Personal Loan Hong Kong),這是大眾最常見的貸款方式,以個人名義向銀行或財務公司借款,不需像公司借貸那樣提交公司帳目或商業計劃書。私人貸款市面常見的種類如下:

 

1. 無抵押私人貸款

又稱「P Loan」,無抵押這點最吸引首次申請貸款人士。只要個人信用評分良好、有穩定收入證明、多數銀行與財務公司都願意提供貸款額度。這類貸款一般利用「實際年利率」或「月平息」的方式計算利息,並按月攤還貸款。有些機構更提供免文件貸款或免tu免入息證明貸款,以方便急需資金者。[^3]

 

2. 結餘轉戶私人貸款

一些銀行和財務公司推出「結餘轉戶貸款」,主要解決多筆債務或信用卡數過高的問題。透過「結餘轉戶」把多重債務整合為一筆,再以相對較低利率償還。這種方式能一次過「清卡數」或「卡數一筆清」,減少利息支出,也可避免拖欠多家機構而導致信貸評分下跌。

 

3. 循環貸款

「循環貸款」讓借款人獲得一個固定「透支額度」,隨時可提取資金應付日常個人開支,並只需為已用金額支付利息。它的操作原理類似信用卡,但利率對部分人來說或許更具彈性。對於時常需要資金周轉且金額不大的人士而言,循環貸款能大幅省卻重新申請貸款的麻煩。

 

4. 裝修貸款/醫療貸款/旅遊貸款等

部分貸款機構會對應不同需求推出「專案私人貸款」,例如裝修貸款、醫療貸款、旅遊貸款等,通常和一般個人貸款相似,但會有針對性的利率優惠或額外限制(如要提供相關證明)。

 

私人貸款的角色

在創業過程中,有些時候可能會遇到個人或家庭開支突然增大,又或急需少量現金來處理公司債務以外的個人帳目。這時,「私人貸款」就能成為補充公司資金鏈的另一道防線。透過私人貸款,創業者能不動用公司流動資金,靈活應對日常或突發的個人財務需要,減少對公司賬目的干擾。

 

第四章:「公司借貸」與「私人貸款」的結合優勢

從上述討論可見,公司借貸與私人貸款各具特點,如能把它們適度結合,將可能帶來更穩健的資金配置。以下歸納幾個有利之處:

 

1. 靈活度高

公司借貸多用於較大額度的企業發展、購置設備及擴張等長線項目;私人貸款則能快速應對創業者本人或團隊急需的臨時資金。例如,公司剛好要加租舖位或添置器材才能擴充服務,可以透過「公司貸款」支付大的項目;而創業者個人家庭也急需裝修或醫療費用時,就以「私人貸款」處理,不會過度佔用公司的現金流。

 

2. 減少審批風險

部分銀行要求公司與個人資產聯合審批,特別是公司營運紀錄不長的情況下,若把私人財力證明「綁在」公司借貸一起申請,萬一出現任何不利因素(如個人信貸紀錄欠佳),公司借貸亦更難通過。相反地,把大筆企業開支放在「公司借貸」管道,以商業財務紀錄作主審材料;個人開支用「私人貸款」處理,兩者分開,能降低「一處出錯、處處受阻」的風險。

 

3. 利率與條件各自談判

銀行或財務公司評估企業和個人的貸款申請時,側重的風險要點有所不同。例如,公司貸款會著重企業現金流、客戶源、盈利前景,以及行業風險;私人貸款則會審視個人收入、就業年資、償還紀錄等。把兩類借貸需求分開,能各自跟不同的貸款機構談條件,透過「貨比三家」提高談判空間,爭取更佳利率與更寬鬆的還款期。

 

4. 巧用信貸評分

個人信貸評分(TU報告)與公司信貸紀錄,二者雖有一定關連,但評分機制並不相同。若創業者個人信貸評級非常良好,可以此優勢申請私人貸款以取得最佳息率;同時亦能透過公司檔案去申請公司借貸,以運用政府支援或更高信用額度。此舉可謂「各用所長」,最大化地降低整體借貸成本。

 

第五章:申請前必知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雖然運用公司借貸與私人貸款的結合聽來很理想,但實踐時仍需提高警覺,確保財務管理與資金流動符合長遠利益。

 

1. 切勿過度舉債

借貸要掌握「量力而為」的原則。公司要預計未來12個月至18個月的達標利潤,並綜合考慮租金、市場行情、原材料成本等,不要因「順利批貸」就盲目提高貸款額度。私人貸款同理,若預期收入不足以應付利息及本金,恐怕會衍生「滾雪球」式的財務危機。

 

2. 注意現金流銜接

公司營運需要流動現金,而私人生活亦要維持基本開支。若兩邊同時借貸卻都在短期集中還款,可能令現金流壓力大增。建議盡量把公司借貸期與私人貸款期錯開,或者確定企業能有穩定收入流水應付公司還款;個人也最好保留足夠儲蓄來還私人貸款。

 

3. 了解各種費用、條款及罰則

包括(但不限於):

o 行政費或手續費

o 提早還款罰款(Early Settlement Fee)

o 逾期利息和逾期費用

o 月平息計算或實際年利率標註方式是否清楚
建議申請前仔細閱讀貸款文件或多問幾間銀行、財務公司了解實際條款。

 

4. 信貸評分的管理

若同時間申請太多貸款或信用卡,可能導致TU評分驟降。此外,遲還款一次會在個人信貸紀錄內留存,嚴重影響後續借貸條件。公司方面亦相同,逾期還款會構成負面商業信用,往後再申請其他融資也會受到影響。

 

5. 合法及資金用途聲明

所有貸款公司都會要求申請人簽署聲明書,並保證資金用途符合規定。若後期發現借款人把資金用於非法活動,例如洗錢等,銀行及財務公司可立即終止貸款並追討損失,更可能引發法律風險。建議必須保持倉促運用資金,切勿鉅額現金交易疑絲重重。

 

第六章:適合初創者的五大組合示範

為更具體說明「公司借貸」與「私人貸款」的結合,以下示範五種可能組合,供讀者參考:

 

1. 公司融資擔保計劃 + 個人分期貸款

o 對象:計劃做度身訂造產業、需大額週轉之中小企創業者。

o 做法:首先向銀行或指定參與機構申請「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擔保貸款,獲批銀行低息條件後,再配合個人收入及良好TU評分,於自己常用銀行申請小額分期貸款以支付家庭開支。

o 好處:公司能獲得大額度資金,利率較低,個人也能保持生活質素不受負面影響。

o 提醒:需確保公司業務規模能承擔擔保貸款;同時個人貸款盡量保持月供在合理範圍內。

 

2. 傳統銀行商業貸款 + 信用卡分期

o 對象:已營運超過一年、收入相對穩定的中小企。

o 做法:公司營運資金主要以銀行商業貸款為基礎,採長期還款期(例如三至五年)攤分壓力。個人花費,例如市場推廣、商務旅遊,則先用信用卡支付再申請信用卡分期付款。

o 好處:減少個人立即大筆支出,分期利率有機會較低或享免息優惠。

o 提醒:信用卡分期一旦逾期,利息高企;公司還要繼續定期償還銀行貸款,請慎算現金流。

 

3. 財務公司即時貸款 + 結餘轉戶私人貸款

o 對象:需特快放款、公司財務報表不完善、新創生意尚未獲銀行支持。

o 做法:以公司名義向財務公司申請「公司貸款」,迅速獲得資金開始業務運作。之後,若個人背負其他信用卡卡數或短期貸款,則申請「結餘轉戶私人貸款」整合債務,集中用一筆貸款清數。

o 好處:節省初創寶貴時間,先獲得啟動資金;結餘轉戶可降低個人利息支出。

o 提醒:財務公司利率通常較銀行為高,建議之後若公司業績轉佳,可再嘗試銀行轉按或重新再融資。

 

4. 小型創業貸款 + 循環貸款

o 對象:手頭資金有限的“SOHO”創業者或微型商戶。

o 做法:可先申請香港按揭證券保險有限公司旗下的小型創業貸款,配合營商導師意見以穩定營運。然後再於個人慣用銀行開立「私人循環貸款」賬戶,作應急之用。

o 好處:小型創業貸款的利率與還款條件往往比市面一般貸款更優惠;個人循環貸款能靈活提錢,僅需就使用額度付息。

o 提醒:小型貸款獲批需要提交營商計劃、面試審查,過程需花時間及精力準備;循環貸款若頻繁透支,仍要負擔高額利息。

 

5. 政府資助項目 + 個人稅貸

o 對象:年度稅金開支龐大的公司董事或創業者。

o 做法:公司申請政府資助基金(如市場推廣基金或進出口貸款擔保),用於產品研發與市場宣傳;而該年度個人繳稅則靠「個人稅貸」處理,利率通常較一般私人貸款更吸引,數天即能批核。

o 好處:公司可獲政府專項協助,個人稅貸利率相對便宜,毋須佔用太多自有現金。

o 提醒:企業需要確保符合政府各項基金申請資格;個人稅貸亦須注意還款期通常與完稅期限相若。

 

第七章:提升成功申請率的個人及公司策略

1. 建立長期的銀行關係

無論是公司抑或個人,若能在某家銀行長期保持往來並維持良好的戶口狀態(如固定收入存款、信用卡無逾期紀錄等),未來申請貸款時更易獲得優惠及快速批核。

 

2. 及早規劃財務報表

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要開始妥善記賬、保存收據、事業發展文件,以備日後申請銀行或政府擔保貸款之用。很多初創者因為維持成本考慮而不請專業會計師或核數師,但投資基本的財務管理往往能在借貸時得到回報。

 

3. 重視個人信用紀錄

私人貸款申請時,銀行或財務公司會查閱申請人的TU報告,任何遲繳或欠繳記錄都會影響評分。擁有穩定的就業與收入,也是提升貸款額度與壓低利率的關鍵。

 

4. 明確貸款用途與金額

若公司或個人向銀行遞交貸款申請時,清晰闡述資金用途(例如設備升級、市場拓展等),往往能給予審批人更大信心。因而更易談到較佳條件,而不會被視為「無方向的高風險借貸」。

 

5. 善用比較平台及專業意見

如今網絡上有各種類型的「貸款比較」工具,亦有專業財務顧問或保險經紀能提供諮詢。如果想快速掌握市場狀況,例如網上貸款免tu、即時貸款、免息貸款或低息貸款等最新優惠,貨比三家是必須步驟。借款條件越透明,申請人越能在額度及利率上做出理性判斷。

 

第八章:善用「公司借貸」與「私人貸款」讓創業更穩健

走上創業路,掌握資金是邁出成功的一大關鍵。公司借貸能給予企業長線發展所需的「彈藥」,私人貸款則補充創業者的個人財務需求。善加結合,能在洪流般的競爭中鞏固「前線」和「後勤」的財務實力,避免因資金斷層而功敗垂成。

然而,借貸也並非萬靈丹,任何財務決策都需要量力而為,切勿過度舉債。尤其要跟貸款機構保持透明溝通、遵守相關條款與還款規定,並定期檢視公司與個人的現金流狀況。長遠而言,只要方向明確、財務有規劃、風險可控,就能利用靈活的借貸策略,讓創業事業落地生根、越做越穩健。
 

Reloan助您創業無憂!無論您需要公司貸款支持業務擴張,還是私人貸款解決個人資金周轉,我們的財務公司提供靈活網上貸款方案。從結餘轉戶到免入息貸款,再到清卡數一筆清,Reloan.hk結合低息信貸與特快批核服務,助香港創業者穩健籌資。立即申請我們的網貸平台,享受私人借錢與公司借貸的雙重優勢,讓財務壓力不再是創業路上的
 

 

參考資料(References)

1. 香港按揭證券保險有限公司 -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
官方網站連結
(上述連結僅為示範用,實際連結可能需更新)

2. 香港金融管理局 - 「銀行業條例」相關資訊
官方網站連結
(解釋銀行在香港放貸時必須遵守的規範)

3.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IFEC)「個人貸款」定義及指引
官方網站連結
 

 

免責聲明:本文資訊僅供參考,並非任何形式的金融或法律建議。所有借貸者在決定申請前,應自行諮詢專業人士或直接聯絡相關貸款機構,並閱讀條款細則。借貸需審慎,不宜過度負債,並請勿以借貸用作非法活動。

忠告: 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